墨坛库 > 林珍的综穿人生 > 53.红楼53

53.红楼53


  元春省亲

  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 皇太后, 尚不能略尽孝意, 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 抛离父母音容, 岂有不思想之理?在儿女思想父母,是分所应当。想父母在家, 若只管思念女儿, 竟不能见, 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 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 亦大伤天和之事。

  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 每月逢二六日期, 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于是太上皇, 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 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 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 特降谕诸椒房贵戚, 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 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引用原著)

  已是初夏时节到,此圣旨一出,出了当朝宫妃的人家都动了起来。

  贾府接到圣旨众人既惊又喜,当然除了林珍,当贾政做生日那天接到贾元春封妃的圣旨后,她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出了。

  贾赦指使贾政拿了大额的银票先打发了传旨的太监,他们已经分了产,他才不会傻了吧唧的充大头呢。

  众人一会儿还要去宫中谢恩,便起身回了各自的屋舍,该换官服的换官服,换诰命服制的换诰命服制。

  林珍撇撇嘴,她最不耐烦这样的事了。进宫还得行什么三拜九叩的大礼,她可是修士,修士,懂不?

  那些个皇上、太上皇的,就算在凡人见身份地位再高也是凡人,最郁闷的是,她不会幻术。要是会这个的话,一个法术就解决了,自己也不用跪了。

  谢了恩,皇上给了赏,才回了荣国府,这也算没白去跪一回。

  回了大房换衣服的贾赦酸溜溜的嘀咕道:“得意个什么劲儿?不过是卖女求荣罢了。”

  林珍白了他一眼:“行了,你也跟着沾光了,有什么可酸的。人家那是舍了女儿才换来的荣耀,你舍得吗?”你舍不得还有什么好酸的?

  “贤妃娘娘什么意思?也要回来省亲?咱们在园子里给她盖座绣楼?”贾赦想得挺好。把老太太住的荣庆堂后身的五间正房修一修,在加上这御赐的荣国府应该算是重宇了吧,这荣国府可是前些年新翻修的,景致也算得上是一等一了吧。

  林珍又朝他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圣旨上说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别院,别院,听见没?这就不是在家里,是别院。”想的真美,这家里的老太太和二房不闹着要他们大房和公中出钱盖那个别院就是怪事儿了。

  贾赦眼睛一亮,“咱家没别院,只有庄子。那按圣旨上说的,是不是就不回来了。”这些年贾赦受林珍影响,或者说他本质上也是个混不吝的,对招待这些个皇亲国戚很是有些个不耐烦。

  在外行走,对这些个人,也没了以前的毕恭毕敬,结果他这一身做派还真就对了某些皇亲的胃口。

  像是当今皇上的皇叔,太上皇的弟弟诚郡王就很和他谈得来,平时都是爱个珍宝古玩,没事打马遛鸟的主。

  按诚郡王的说法,他们都是浪子回头金不换。按林珍的话说这诚郡王以前就是个狼心狗肺的渣男。

  气死了第一个媳妇后,先太后又给指了一个武将出身,性子厉害的,也就是现在的郡王妃安氏。

  安氏生的不甚貌美,只算清秀,可一手鞭子使得出神入化,只要诚郡王敢给她气受,敢去小老婆房里,抽一顿鞭子少不了。

  告状告到先太后那边也没人管,只是后来抽着抽着,两人还抽出感情了。就这么着,诚郡王和王妃安氏之间再也没插过别人。按现代网络用语,这诚郡王就是抖m。

  林珍这会连白眼都懒得翻了,心说你等着吧。一扭头倒床上就把眼睛闭上不跟贾赦说话了。

  贾赦还想扯着林珍说话,但林珍就是不睁眼睛,不搭理他,他也没办法。自己也躺下,还想着搂着漂亮媳妇儿睡觉也不错。

  第二天一大早,林珍带着李欣颜、沈氏带着李纨去荣庆堂给贾母请安。不一会贾政就到了,林珍一看这架势就知道一会儿要说什么事。

  这元春可是养在贾母身边长大的,又因为贾母的原因入侍王府多年被正妃磋磨,眼下好不容易得封贤妃,位列四妃只一,贾母怎能再忍心叫元春受委屈?这别院是必定要修的了。

  贾母吩咐鸳鸯传话,把众人都召集起来,要说盖省亲别墅之事。

  东府付氏带着贾珍两口子一边喝茶,这件事先得西府先掰扯明白了才轮到他们上,虽然贾珍是族长,但那边两个也都是长辈。

  听着贾母滔滔不绝的言说,娘娘是贾家的荣耀,娘娘的脸面也是贾家的脸面……

  林珍看了眼沈氏的表情,眼下青黑,脸色发白,一看就是没睡好觉嘛。沈氏肯定是不想修的,大房二房已经分产,娘娘省亲要盖别院大头肯定得二房出,她还有两个儿子要养呢,这要是都拿去修这个破院子,她的宝玉和环儿可怎么办?

  “母亲,你说的不错。修个别院娘娘省亲用也是应该。”林珍还要往下说的时候,就看见贾赦在瞪她,不过林珍没搭理他。

  谁能扭过这老太太,修就修吧,她保证大房花不了多少钱。“不过,咱们修别院前,是不是也先打听一下,这皇后娘娘是不是也省亲。别到时候咱们请了旨,是为了贤妃娘娘好,可倒给贤妃娘娘招了眼。马上就是这个月十六了,就算要修院子也不差这几天,母亲和二弟妹还是去宫里探问一番。在有就是打听一下各家都是什么规格,那咱们家娘娘是贤妃,指定要比贵人这样宫妃品级的娘家修的别院好,但也不能超过贵妃、淑妃、和德妃这几家。母亲,您看是不是这个理?”

  林珍这番话一出,贾母也觉得有道理,随即道:“老大媳妇儿说的有道理。后天就是这个月十六,沈氏和我进宫探望娘娘,琏儿去国子监请几天假,打探一下各家的情况。”老太太话落,贾赦和林珍就不乐意了,二房的事,凭什么叫琏儿请假耽误课业。

  贾赦赶忙道:“母亲,我看打探情况这事,还是叫二弟去吧。毕竟是二弟亲女也应该叫他尽尽心”我儿子凭什么给二房跑腿?

  贾母脸色瞬间不好了,什么意思,这是指摘她的政儿不慈?老大这个混蛋玩意,就是见不得他弟弟好。“行了就这样定了,让琏儿给他姐姐尽尽心。”拿贾赦的话又堵了回去。

  贾母转头又对贾珍道:“珍哥儿没事就先回去吧。这次让你白跑了一趟了。”贾珍到是无所谓,其实家里出了个娘娘他还是挺高兴的,他可不是那些个书呆子,清流什么的,他觉得靠裙带关系也算是有本事的一种。

  十六这日下晌,老太太带着沈氏从宫里回来后,贾家一众又坐在荣庆堂,重提建造省亲别院之事。

  “母亲,既然贤妃娘娘想要回家看看,身为臣子当满足娘娘的愿望。只是这省亲别院的选址、规模、陈设还需母亲和二弟定夺?”咱们可说好了,是你想回来看看,可不是咱们要你回来的,盖那个院子可别找我。

  这回东府只来了一个贾珍,还是坐在那里喝着茶。

  选址在哪贾母犯了难,“……”当然是在荣国府里最好了,可是这话不能她说出来,也不能让老二说,得老大自己说,可看这架势,老大是绝不会同意在荣国府里盖的。

  “母亲,去买块地方盖别院吧。”沈氏是最不愿意这大姑娘回家探亲,但这话谁都能说就她不能说。还有银子要大房出呢,不能选址这儿得罪大房。

  贾政满意的看了一眼沈氏,主动提出买地,不计较银钱,自己的眼光果然不错,比王家的女子强百倍。

  贾母又看向贾琏,“琏儿,你来说说这些日子打听来的结果。”

  “是祖母,孙儿打听了周贵人家和吴贵妃家的情况,我们家的省亲别院只要在二者之间就可以了”,除了皇后最高位份的就是这吴贵妃,现在还没有选秀,宫中还没有嫔一级的嫔妃,周贵人也算是有身份的了。人家皇后是由皇上陪着回娘家,其他的哪怕是贵妃也得造个省亲别院来接驾。

  “那地买在哪里?最好是离府近些的地方。”贾政这是问出了贾母的心声,不愧是贾母最心爱的儿子,就知道她想说什么?

  沈氏听了贾政的话,心里已经在滴血了,买在城中要花多少银子?她之前本想说买在城郊的,可这话她能说吗?她是继母啊。

  林珍适时说出自己的想法,“我看就后街宗学后面吧,那一片大多都是族人,咱们只要多给些银子,想必都能给行这个方便。”其实她早就想给女学里的女孩们盖个园子了,贾家男丁进学后都能去外面游学,可女孩只有期末时候能在女学的组织下旅游一次,而他们嫁人以后就更不能出门了。

  瑶儿老是抱怨没处游玩,正好这次机会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那片儿的房子早在她有计划中,收购的七七八八了,多给银子也是她也赚钱。

  沈氏的心已经不是在滴血而是淌血了。

  “先找人画个图纸吧。咱们也要先来说说这盖省亲别院的要用银子的事。”贾母一边说一边看着林珍。

  林珍也知道贾母是什么意思,但就是不说话,那边沈氏却先开口了:“贤妃娘娘省亲,是贾家的荣耀,这银子官中得出大头。”沈氏也知道不可能全让官中出,但这也不是一家的事,都跟着沾光,银子当然是官中出的多。

  林珍看也不看沈氏,对着贾母说,“咱们官□□有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可其中一百万两是预留还户部的银子,剩下的五十万两,还要预留出一部分应急,和一部分家用,可以动用二十万两。”

  “那就先用那一百万两预留的银子……”还没等贾政说完,贾赦就先把话堵回去:“不行,皇上刚继位,国库又空虚,而且正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要是到时候没钱还,就是要掉脑袋的大罪。大不了娘娘就不省亲了,没面子是小,掉脑袋是大,相信以娘娘的仁善不会眼睁睁看着她伯父掉脑袋的。”赶紧先摆起态度来,这一百万两绝对不能动。

  “咱们几家凑凑先建着,实在不行就跟亲戚家串换一下,王家是贤妃娘娘的亲舅家,想必王大人是愿意为贤妃娘娘分忧的。”林珍赶紧出来打圆场。

  贾母看了林珍一眼算是认同了此话,“我是娘娘的亲祖母,我出二十万两。”说完贾母有看着贾赦。

  贾赦也知道违拗不过母亲,只得道:“我也是娘娘的亲大伯,我们大房出十万两。”

  然后贾赦看向贾政,贾政也不甘心的说:“二房出二十万两。”沈氏不可思议的看着贾政,他们二房本来产业就少,出了二十万两就不剩什么了。

  这会大家都改看着贾珍了,他可是族长啊,为了家族的荣耀总要多出些银子吧,“那我们宁国府也出十万两。”和亲大伯一个档次应该可以了吧。

  “官中二十万两、母亲和二弟各出二十万两、我和珍哥儿各出十万,加起来也有八十万两了,应该差不多了,而且这样大的事,各家亲戚也回送些贺仪,若是俭省些应该尽够了。”

  果不其然,过了两天,林家送了五万两银票过来,贾母有点不满意,心中暗想,若是敏儿在的话,这林如海怎么可能直送这么点银子!

  史家送了两万两,王家、薛家各送了五万两。还有族人也凑了些银子,也有一万两。算算这些也将近一百万两了。

  林珍心下暗想,原著中的大观园占地一千多亩,是在荣国府的东大院花园为基础,才能在六至七个月之间完成建筑到布置的工作,若是重建的话就要多花上不少钱财和人力物力和时间。

  贾珍为族长,处理拆迁的事宜交给他正合适,贾珍也愿意帮这个忙,都是定了估价的二倍的价钱,这些族人不定怎么偷着乐呢。

  可当贾珍接到奴才的禀报的时候,还真下了一跳,这些个房子早就被族里的败家子头十年就卖了,都不住着好久了。

  是啊,由于改变族里月例银子的发放方式后,那些以前住的近的是为了领月例方便,现在自己有银子置办产业了,当然是要住到自己置办的产业那边了。

  只得挨家打听这些个户主,房子到底卖给了谁?得到的答案都是卖给了牙行的钱牙侩。宁国府的下人又急忙找了钱牙侩来见贾珍。这位钱牙侩正是和王善保相熟的那个官牙牙侩。

  王善保一家管着林珍养花的那个庄子和卖花的铺子,后来又被林珍放了良。现在俨然是有钱的老爷了,他受林珍委托,找的就是这个钱牙侩,慢慢的收集这边的地契。

  钱牙侩一看是宁国府下人就知道,这收集来的地契派上用场了。麻溜儿跟着来去宁国府回话。

  贾珍这边办的很顺利,一手交钱一手交地契,地契都在一个叫王锦祥的名下,还都是红契。贾珍细细想来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印象里也没有这个王锦祥的人,就放过此事了。

  晚间,王善保家的从角门过来给林珍送了银票,林珍又给王善保家的赏,这件算事就过了。

  现下可没有一千多亩,但八百亩是有的,吴家贵妃的省亲别院才一千亩,贤妃位居四妃之末,还是不要在这个上面找不自在了吧。

  此事正是春种已过之时,京郊有大把的闲散劳动力等着在城里打短工。这荣国府的力巴都找的是这类人,价钱也不过一个月也就二、三百文。拆下了的砖瓦还可以低价卖个这些个来干活的,其实也没花多少钱。

  贾赦和林珍还是没有扭过老太太,只得让琏儿两口子负责修建省亲别院之事。贾母的盘算也不过是,想着如果银子不够了,让他们大房往里搭钱。林珍只能送贾母两个字,呵呵。

  不过,没几天,这李欣颜就发现自己有孕了,只能林珍帮忙打理内事调度,这也更方便了林珍贯彻她的节约用钱的管理方针。

  家中库房里,整修荣国府时淘汰下来的红木家具,都被林珍找了出来,找来工匠,全都给翻新了,有的样式改改还能叫人眼前一亮。有一件六扇博古架,新漆过漆后,林珍也爱得不行。

  原来荣国府拆下来的窗扇可都没扔,这都是好料子,破损的地方修补一下,打了腻子,漆了新漆,这就是新的。

  布置的字画都不是古董,而是选拔了族中子弟这方面较为擅长的人选其优秀作品布置上,光这一项就省下了几万两的银子,顺带还能促进族中子弟向上。

  也没用宝玉又是题匾,又是作诗的。这里的宝玉不是元春心心念念一母同胞的幼弟,而是和她并不亲近的继母所出没怎么见过的弟弟罢了。

  而且也没去江南采买什么小戏子、小尼姑的。就让女学里成绩优异的学生表演个琴棋书画就得了。这些个姑娘也愿意在贤妃娘娘面前露个脸。

  假山石料这些大宗的,早就在近郊的庄子存这了,拿来就能用。就这样,在内有林珍的统筹安排,在外有贾琏的管理照应,这个比原著小了近三分之一的新版大观园也在十月里建成了。

  到了来年正月十五五更,贾家凡是有爵禄的太太、奶奶们都按品大妆,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政,伺候贾母带省亲别院门外,这是街头巷口已用帷幔严密的挡了起来,四周送静无声。

  正在等得不耐烦的当儿,忽见,一个太监骑着马来了,贾政迎上去问他消息,太监道:“多早着呢”。

  又过了好大一会儿,走过十来对太监,接着便听得隐隐鼓角之声,外面一对对宫廷的一仗过后,便见执事太监捧着香巾、绣帕、漱盂、浮尘等物,仿佛走不完似的。一队队过完,才见后面由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鹅黄绣鸾舆缓缓而来。

  贾母等人连忙跪下,朴有天一点过来,把贾母扶起。鸾舆进了别院往东一所院落门前,有太监下跪请贤妃娘娘下舆更衣,御史其余太监散去,宫女们引着贤妃下舆。

  林珍跟在贾母身后一路行来,发现跟原著描写的差不多,只是现在的大观园没用元春改,也没有元春不满意的匾额让她改。原著中写着“天仙宝境”的玉石牌坊被林珍要求写上“贾家别院”,元春见到只是稍微皱了眉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行礼过后众人一处说话,元春忍悲强笑道:“当初……”只这两个字,才出口,就被林珍打断了:“娘娘,当初入平郡王府是太上皇和太后的恩典,现在封妃也是皇上和皇后的恩典。娘娘当感恩圣上才是。”这一番话对于已经封了贤妃的元春来说已经是冒犯了,贾母狠狠的剜了林珍一眼,可林珍并没有看着她,只是一双眼睛不停的看着周围的宫女、太监。

  贾元春在平郡王府混了那么长时间怎么会不明白话里的意思,并且林珍的眼神是那么明显,贾元春再不都就是傻子了。“伯母提醒的对,都是皇上、皇后的恩德。”现在杆件表忠心才是要紧。没了林黛玉、薛宝钗,宝玉又不是一母同胞,元春只是与贾兰说了些鼓励学习的话语。没有了作诗的戏码,只有女学的贾家闺秀给贤妃娘娘献艺,以期能得娘娘青眼以后有个好前程。宴后,元春游园,没了原著中佛寺、庵堂也没了尼姑、女道。

  元春命太监呈上给礼单,上面写着行赏之物,上自贾母下至执事各有赏赐。

  由于这次的别院建造的并不像原著中那么奢华,而是富丽中带着清雅,所以元春也只在临了是嘱咐贾家一众不要奢华。

  忽有执事太监跪启:“时已丑正三刻,请架回鸾。”一众人又落下泪来。

  林珍与众人同行,把贾元春的鸾舆送出别院,还有点回不过神来,这就是在原著中预示着贾家败落悲剧的元春省亲第十八回。


  (https://www.motanwx.cc/mtk119437/6755021.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