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山河梦断 > 第七章 种谔大战无定川,李宪修筑兰州城

第七章 种谔大战无定川,李宪修筑兰州城


  关于这次五路伐夏,神宗规定的时间是八月底。然而作为行动最早的倡议人,种谔这个家伙竟然按耐不住,在八月初就率领他的鄜(fū)延军团从陕西绥德提前出发了。部分史料认为,种谔这么做也不光是飞扬跋扈,而是担心粮草不足。他的嫡系部队鄜(fū)延军有九个将的兵力(五万四千人),而此次朝廷又为他调拨了七个将京畿禁军(三万九千人),这让种谔的后勤压力徒增。种谔选择冒着抗旨的风险,提前出动,或许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种谔抢跑,出师大捷,旗开得胜,斩首夏军两千人(杀伤上万)。不过,这样的犯规行为迅速被神宗按住了。如此军国大事,居然敢不遵守时间,想找死么?好在种谔素来被神宗赏识,而且临阵换将又是兵家大忌,再加上他毕竟搞了个开门红,皇帝没有查办他。神宗给种谔下旨:以后你听从王中正指挥。这样,也算是给种谔一个不大不小的惩罚。

  神宗的反应在情理之中,但却并非上策。他期望的是一场突然袭击的闪击战,大军以雷霆之势,摧枯拉朽,打夏国一个措手不及。然而种谔的行动暴露了宋朝的战略意图,引起了夏国高度警觉。西夏的皇族们忽然认识到,这是夏国危急存亡的时刻,大家决定赶紧停止内斗,团结起来,部署防御宋军进攻。站在今天的角度,如果神宗当时能够随机应变,让种谔放手一搏,或许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由于神宗坚持按部就班,西夏多出了二十余天的准备时间。等到八月底时,西夏军民已经是严阵以待了。

  种谔也是非常郁闷,现在他头顶上有两个太监,名义上要服从李宪调度,实际上又要听从王中正指挥。想当年人家王韶,那也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怎么偏偏我种谔就生的这么倒霉呢。他手下九万三千大军也感染了主帅的情绪,刚杀的兴起,正准备夺得头功,忽然被一盆冷水泼下来,很恼火!他们在愤怒中等待着,好像笼中的饿虎,焦躁的舔着尖牙利齿。

  好不容易等到原定的时间,怒气冲天的种谔军团迫不及待的包围了夏国的米脂城,旋即展开猛攻。米脂城外,宋军的抛石机、云梯、冲锤车、攻城塔,星罗密布,种谔兵团使出浑身解数,成千上万的铁甲步兵分成若干突击队,蚁附攻城,誓要将米脂城收入囊中;米脂城内,夏军的弓弩、油锅、滚木、落石,严阵以待,米脂守军与种谔针锋相对,依托城墙,据城死守,一定要种谔崩掉大牙。

  一边是要建功立业的虎狼之师,一边是要保家卫国的敢死之士,一时之间,杀声震天。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飞石、箭雨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或砸起漫天尘土,或者扫出一片血雾。那些从城墙上如同秋风落叶般坠地的战士们,也分不清是宋军还是夏军了。

  双方就这样激战了三个昼夜,米脂城依然牢牢的掌握在夏军手中。正当种谔烦躁焦虑的时候,一个更郁闷的消息传来:西夏的援军不日就要到了,整整八万人的骑兵军团,其中还包括西夏最精锐的部队——铁鹞子。种谔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恐怖的景象:数千人马皆披铁甲的具装重骑兵在漫天黄沙中缓缓调整队列,伴随着苍凉的号角声,这道钢铁洪流慢慢的凝聚成形,以一种极具压迫感的步伐,不紧不慢的向对手走来,他们要走到距离敌人五百米远的地方才开始加速,而一旦让他们奔跑起来,没有任何活物能够正面阻挡。这就是铁鹞子,他们人马都披挂了秘不外传的青唐冷锻甲,配备最好的河曲战马,以至于西夏倾举国之力也只凑足三千铁鹞子。他们是冷兵器时代的主战坦克,是战场上的帝王。

  种谔迅速从铁鹞子的影像中回过神来,当机立断的下达一个战斗指令:立即组织人马在半道设伏,决不能让西夏援军到达米脂。种谔非常清楚,一旦让八万西夏铁骑顺利到达米脂城外,他手中以步兵为主的军团将毫无生还可能,来去如风的西夏骑士们会把他的兵团迅速包围,配合米脂的西夏守军,里应外合,轻而易举的将他踏成齑粉。

  种谔绝不会坐以待毙,他迅速将大军一分为二,留下一部分军队继续围困米脂,沿着米脂城挖掘战壕,看住城内守军,绝不能放一人一马出城。然后,他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前往距离米脂城不远处的无定川,那里是最理想的伏击战场。他要利用无定川的峡谷地貌,让西夏的骑兵部队无法纵横驰骋。他要利用无定川的河水,给夏军来个半渡而击。他要把铁鹞子们一网打尽,让他们有来无回!

  种谔将数万大军埋伏在无定河两岸的山岭之中,然后自己带领一部分军队在河岸渡口正面结阵。他将“种”字帅旗高高竖起,把自己作为诱饵,吸引夏军主动渡河进攻。按照这个方案,他要抗住夏军前军的疯狂进攻,等到夏军渡河,一分为二的时候,他的伏兵再四面杀出,将首尾难顾的夏军分割包围。以骑兵为主的西夏援军,一旦被堵截在狭小的山谷之中,种谔兵团今晚宵夜可以吃烤马肉了。

  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种谔有心算无心的精心策划之下,夏军像是一群敬业负责的群众演员,严格的按照导演的编排入场。骄傲的铁鹞子们率先发起了冲击,虽然这些身经百战的骑士们心里清楚,无定川渡口的狭小地形不适合他们展开冲锋,但他们是战场上的皇帝,面对兵力远逊于自己的宋军步兵,西夏勇士岂有避而不战之理?狭路相逢,勇者胜!不管宋人有什么阴谋诡计,咱铁鹞子们今天必须把“种”字旗下的军阵踏为肉泥!

  于是,铁鹞子们作为开路先锋,第一波渡过无定川,向种谔的阵地发起冲锋。迎接铁鹞子的,是宋军神臂弓方阵的正面齐射。种谔将全军团的神臂弓手集中到了一起,漫天的弩箭向铁鹞子发出了地毯式覆盖。

  如果面对普通的骑兵,数千神臂弓的一轮齐射足以让敌人全军溃散。然而铁鹞子们不论人、马都装备了最好的冷锻甲,他们的铠甲如此坚固,居然生生的硬扛住神臂弓强大的穿透力。浑身插满弩箭,像巨型刺猬一般的铁鹞子们,没有丝毫停顿,继续高速冲锋,这恐怖的景象让宋军方阵发出一阵骚乱。

  好在种谔还有另一手准备,他令旗一挥,山坡上树林中,忽然斜刺里冲出一只上千人的宋军铁骑,也是人马皆披铁甲,凶狠的迎着铁鹞子发起对冲。种谔集中整个军团的具装铁骑,拼凑出这么一支山寨版的铁鹞子。他的目的并不是让这山寨货去和正版硬抗,他只是要让铁鹞子们失去速度。当两支铁骑对撞到了一起,铁鹞子们也只能停住马蹄,与宋军的铁骑陷入三三两两的混战对砍。趁此机会,宋军的长枪兵方阵一拥而上,将失去速度和阵型的铁鹞子们团团包围,再加上数千手持四尺斩马刀的长刀武士,铁鹞子们很快就会变成白斩鸡了。

  后面的剧情就毫无悬念,一切都在种谔的导演之中。伴随着铁鹞子的全军覆没,八万夏军的斗志也跟着一起烟消云散。当他们想要撤退的时候,种谔的伏兵忽然四面出击,给夏军造成极大的恐慌。已经过河的夏军拼命往河里跑,没过河的夏军调转马头撒丫子狂奔,这夕阳下最后的奔跑,马上就是他们逝去的青春。所谓战斗已经变成单方向的屠杀,夏军完全失去了抵抗意志,各自跟随着本能四散逃命。

  种谔兵团对夏军展开了毫无保留的追击,逃窜的夏军跑着、跑着就变成了尸体,一路散落了几十里地。那些逃入河水中的夏军或被射死,或被活活溺死,无定河水竟然因为堵塞了太多的人马死尸而断流,整个渡口的水域都变成了红色。战争是残酷的,然而种谔的心情是喜悦的。

  此战,种谔兵团以极小的代价斩首夏军八千人,加上那些没来得及割下来脑袋,以及被河水卷走的死尸,总体杀伤大约在五万左右。种谔的天堂,是西夏的地狱。米脂夏军闻此噩耗,斗志全无。在获得种谔“严禁劫掠”的保证后,米脂夏军全军投降,米脂和平交接。

  此战之后,声威大震的鄜(fū)延军团被冠以“种家军”的名号。收到捷报神宗皇帝非常的开心,撤消了之前对种谔的惩罚,恢复了种谔对兵团的最高指挥权。意气风发的种谔,终于不用再受王中正这个太监的摆布了(说句良心话,其实人家王中正也没怎么管他)。他留下一千人守卫米脂,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银州、夏州推进。

  种谔用胜利证明了自己的才能,他在皇帝心中的形象又上了一个台阶。然而种谔没有料到,在某种程度上,他在米脂的浴血奋战在客观上帮助了另一个人,那就是他素来鄙视的李宪。

  由于种谔在八月初的抢跑,西夏方面将种谔军团视为宋军主力,这也是为什么西夏会将主力部队全部压到米脂战场。包括三千铁鹞子在内的八万骑兵,那几乎是西夏国内全部的机动兵力。夏军的这种部署让其他几路宋军得以比较轻松的进兵,特别是李宪军团。

  实际上,如果将这五路进军看做是一次赛跑,除去种谔抢跑的成绩,比赛正是开始之后,跑在第一位的其实是李宪。他的熙秦(熙河、秦凤)军团是第一支攻入西夏境内的部队,比种谔包围米脂的时间还要早。原因很简单,李宪所部拥有五路大军之中实力最强的骑兵部队。

  早在王韶经略河湟之初,他掌管的秦凤军就在有意识的培养骑兵部队。当王韶成功的收服河湟、成立熙河军区之后,青海草原的战马和牧民更是为熙河军组建强大的骑兵提供了保障。

  此次伐夏,李宪军团虽然只有三万人,但是半数都是骑兵。除此之外,他还能够间接指挥数万骑的吐蕃盟军。凭借这种独特的骑兵优势,李宪自然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闪击战。与种谔那种擅长打硬仗、力求大量杀伤敌军的铁血风格不同,李宪用兵,带着一种以柔克刚,举重若轻的阴柔。与王韶共事多年的李宪,军事思想不知不觉中也感染了王韶的风格特点:一是利用军事压力,优先以政治手段分化、瓦解、招降敌军;二是凭借骑兵优势,批亢捣虚,善用突袭,避免硬碰硬的攻城战。

  实际上,李宪军团只在进入夏国之初认真打了一场。我只能说这场战斗还算认真,因为夏军两万兵马认真的向李宪军团发起了冲锋,而李宪认真的回敬了神臂弓的箭雨。在夏军支撑不住的时候,宋军的上万骑兵发起认真的反击,然后认真的追歼溃兵,收割人头。这次战斗熙秦军斩首两千人,西使城(今甘肃定西县)上万人的西夏守军闻风而降,将城池拱手送上。

  旗开得胜的李宪继续轻松挺进,在汝遮谷(今榆中苑川河谷)隔着山谷,继续用神臂弓和对岸的西夏守军玩了一次火拼。要知道神臂弓的射程几乎是夏军弓弩的两倍,可怜的西夏守军当了一天的移动人型靶,终于熬到日落,幸存的夏军趁着夜色赶紧开溜,丢下六百多具尸体。李宪趁机攻占了西夏的“御庄”龛谷城(今甘肃榆中),缴获了堆积如山的粮草和武器装备。

  就这样,李宪军团一路轻松取胜,顺风顺水的一路凯旋高歌,很快攻占了兰州。扫清了兰州的夏军之后,李宪决定在此修筑城池,设置帅府,成立伐夏总指挥部。他利用政治手腕招降了几个兰州当地的部落土豪,然后马鞭一指,坐享其成。这些新归附的蕃兵们着急立功纳投名状,他们迅速攻下了西夏在兰州的最后一个城堡,向李宪拱手奉上。

  捷报马不停蹄的从新攻占的土地上传回千里之外的帝都,各路兵马皆有斩获,种种迹象都表明,灭亡西夏指日可待。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这是神宗皇帝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

  ;


  (https://www.motanwx.cc/mtk48714/2585631.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