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收养请走正规渠道[八零] > 第2章 第2章

第2章 第2章


林采枝刚还激动的心差点停跳,坐在花枝木的座椅上,看着被留在厅外啃骨头的大花,嗓子眼还堵得慌。

        姑且说是狗吧,身上黑、灰、白三种颜色的长毛参杂在一起,立耳垂尾,还有双亮黄色的眼睛,趴在那有一米来长。

        个头这么大,几个爪子瘦长跟钩子一样,这玩意是狗?那她家大黑就是耗子!

        似乎是注意到有人瞥它,明黄的眼锁定前厅的某人,啃大骨头打磨光结的牙齿一亮,露齿一笑。

        采枝被大花满口大白獠牙闪瞎眼的某人收回目光,专心盯着俞白洗眼。

        道谢接过俞白递来的茶杯,杯盖还冒着热气,小心的喝了一口,发现这茶咋跟她家水缸里用瓢舀的水一个味,低头一看,确实是白开水。

        她娘倒是一点都不意外,当时俞奶奶的葬礼只有够辈分的几人去帮忙置办,后来这三年里送东西的活都落在七叔一支,也就包括她们家在内。

        除了葬礼那天,其他时候俞白招待谁都是一杯白开水,将水一口喝下,她一早爬到半山腰还真是渴了。

        缓了口气,将这次上山要交代的事一一说清,七叔也就是她之前口中的栎叔,交代今年春蚕结茧数。

        去s市的货车今年又加了一辆,他男人林梁这趟跟着二弟家一起去的。

        那边要货的人越来越多,但今年的价格却没有涨。

        在那边厂里坐镇的林栖说对面采货的人在恶意压价,那几个人每次叫价都正好卡在她定的底价上,怕是有内鬼走漏了消息。

        林栖已经在处理了,下一批货出来前肯定会将人揪出来给厂里一个交代。

        这个林栖俞白有些印象,当初四年到期换他去,就是因为他现在上有老下有小,人有些野心,办事还算稳当。

        在栎叔几个推荐的人里选了他去,并不是因为他能力最出色,而是因为选他最合适。

        人在s市闯荡了五年,接手丝织厂是第三个年头。

        林栖适应了繁华都市里的生活,舍不掉积攒的人脉,想带着儿子到那读书,以后能落到那。

        s市的教育水平不是柏林村这偏僻地可以比的,想要守住他的位置不被村里其他人替换下来,只有交出让俞家满意的盈利额才行。

        现在俞家只省俞白,但没人敢小瞧这个半大的孩子。

        从俞白七岁开始,太奶就带着她天南海北的四处走,打听被下派改造的老友们。

        当时还没有结束□□,虽然没有平反但也不像一开始时动荡不安,太奶一个老人领着一个孩子千里寻人,也没有谁会故意为难。

        能找到的,尚在人世的,太奶都去看了一遭,留了些东西托人照顾一二,能花钱走动的门路也都疏通了一遍。

        尚小的俞白全程默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善意的恶意的混杂的,诸事百态都一一体验,促使她快速长大。

        等到太奶此番回到柏林村,身体也渐渐不如从前了。

        按太奶所说,她原本没有两年好活,只是遇到了小小的俞白,她只好再晚几年去见太爷。

        俞白写下两封信,让槐婶交给栎叔。

        林槐花见自家姑娘跟俞白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虽然多数是俞白在听采枝在说,但看着两人相处还算融洽。

        心里盘算好了回家堵婆婆跟公公的话,达成目的,拿着信拉着还不想走的采枝离开。

        送走槐婶母女俩,俞白坐在大门的门阶前,读完了那张太奶留给她的信,静默片刻,望着远处枝叶相掩的柏树。

        “今年就十三了,其实没有这封信我也不会一直待在山上。”

        大花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俞白身侧,蹲在一旁嗅了嗅信纸的味道,什么也闻不出出来。

        俞白靠在大花的身上,抖了抖信:“也是,毕竟都两年了。”

        两年了还要操心她交友的问题,是怕她一个人在山上待久了自闭吗?

        俞白摸着大花的招风耳,将脸埋进松软的毛里,金色蚕丝已经达到稳定量产,扩大丝厂在即,很多事不能再靠远程操控。

        像这次的采购商联合收买内部的人压价的事,只要让林栖私下联系其中一家,单独底价供货,隔断其他采购商一季度的供货,解决问题操作简单。

        但外面的麻烦除了,内里的问题却没绝。

        她并不怀疑林栖和一帮村里人的忠实度,但扩厂后新招的人就不一定好把控了,到时必不可免的要聘用村子之外的人。

        太奶借着当初的人脉,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成立这家丝织厂,顺顺当当的经营下去,又交接到她的手里。

        柏林村原本就靠着依山傍水种桑养蚕,比周围的村落都富庶。

        因为祖上的种种原因,在此地定居几代的柏林村出奇的排外抱团,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都姓林。

        即便有外姓的人加入或村里的人嫁出,下一辈的姓氏也只能是林,虽然这个要求被周围的村子诟病,但羡慕柏林村的人不在少数。

        往上数几十年,周围那个村子的人有柏林村安居乐业。

        因着柏林村的种种特殊,在各地饥荒粮食难求时只有柏林村没饿死过人,在四处砸锅卖铁抄家喊口号的时候,这种乱象止步于环山绕村的柏河前。

        毕竟唯一能渡河的大船把控在他们手里,人都过不去,乱象自然传不到村里。

        这些年但凡是嫁进去的都没有过得不好的,嫁出去的也没有日子不强些的,年景不好的时候倒插门的多了去了。

        榆树村王家,儿媳妇赵敏躺在床上,摸着刚显怀的肚子,又开始后悔唠叨着当年丢掉二丫头的事。

        当然不是后悔扔了二丫头,而是后悔当时没多要些,一小袋黄豆就了了事,也太贱卖了些。

        她当时刚生了孩子没力气,要是早知道那老太太是柏林村的,她们就不该签了那啥子字据。

        搞得每次去找都被那村人轰走,一句软和话都没有,一个个脸拉得老长,哪来那么多多管闲事的。

        她撒泼打滚那一套也没用,直接被丢到船上运回去了。

        后来开船的认清他们王家几个,干脆拒载,隔着条河又没有别的船,只能干瞪眼。


  (https://www.motanwx.cc/mtk34804650/44770079.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