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洪范九畴 > 第二十二章 责任

第二十二章 责任


  “我并未有领兵打过仗,甚至连战场都没有上过。那我说的话,如何能成为参谋,这是第一。”周易海顿了顿,继续道,“第二,多将军精通战事,拿平时战况与兵书所说反复印证,必然能有大心得。要不然,我刚才背诵之时,多将军也不会如此动容。所以这本书,我认为只可以为懂得打仗的人锦上添花。如果我上战场,只会误事。”

  “如此谦虚,但即使不会可以学啊。难道我们都是天生会打仗的吗?”多奇达有点急了。

  “多将军,我志不在此。还有,此书理论较强,而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需要再回归理论,接受理论的指导。所以理论和实践要交互印证,才能有大成。刚才所言并非谦虚。譬如书中所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有了不可战胜的条件,就可以守;敌方出现了可胜之隙,就可以攻。守,应依靠自己不可战胜,力有裕如;攻,要针对敌方弱点、不足,举兵必克。善于防守的人,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敌人无形可窥;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使敌措手不及。因而,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又能获取全面的胜利。)上面所说的守与攻,但是如何守?什么样的情况是守而不是攻?对方的可乘之机就可以攻?但是何为可乘之机?焉知这不是敌人的圈套?善攻的人敌人无法防守,善守的人敌人无法进攻。这个道理我也明白,但是如何做到?”

  “但是多将军就不同了,哪里需要守,哪里需要攻,该如何防御,该如何进攻,这些事情都了如指掌。只是可能会少了一点理论性的指导方向,这本兵书便可派上用场。”周易海似乎有些怜惜手上的抄本。

  陈星云在刚才为周易海翻译的时候,忽然想到中国古代很多贤人似乎都是一出山就很厉害,也不需要修炼就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也不知道为何?就譬如:孙武,张良,霍去病,孔明等。

  张良?陈星云隐约感觉到修提为何不接受这样一个别人看来是大礼的兵书。

  陈星云小声道:“还记得张良的《素书》吗?”

  周易海诧异道:“恩,是黄石公传给张良的。和这个兵法有什么关系?那个我可不会背。”

  陈星云摇摇头道:“不是要你背,你回忆一下《素书》是如何发现的?”

  周易海一怔,道:“这,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修提大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陈星云慎重地点了点头。

  当时西晋时期,天下大乱。盗墓贼发掘了张良的坟墓,在头底下的玉枕中发现了这本《素书》,共计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上面题有秘诫说:‘不允许将此书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否则必遭祸殃;但是如果遇到合适的传人而不传授,也将遭殃。’可见像《素书》这样一本关系到天下兴亡、个人命运的‘天书’,是否要传世,是一件极其慎重的事情!

  当年黄石公遇到张良这样的豪杰,经过几次无情的考较后,才慎重地传给了他;张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只好将它和自己一起带进棺材。

  不光传授者很重要,接受者也很重要,肩负着天下的重任。这个担子太沉了,一般人也受不起。

  修提觉得自己也受不起。

  “那......”多奇达刚想发声争辩一下,立刻就被修提打断。

  “奇达,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我主意已定,不必再坚持。”修提轻声道,思绪好像又回到了多年以前那个夜晚。

  还真是倔强,陈星云心想,看来我不出来说,就没办法了挽回了。

  “修提大人,你觉得北方百姓日子过的如何?南华的百姓日子又过得如何呢?”陈星云打算从本源处下手。

  修提微微一笑道:“陈兄弟,北方某些地方确实比我们富裕,粮食产量也高于我们。但他们上层官员,地主豪绅却占有大量土地,粮食,金银财宝。相比起来,我南华的百姓日子虽然清贫了一些,但还是要好于北方。”

  “北方还有不少奴隶,但是南华却都是自由百姓。”陈星云接口道,“那么修提大人,如果北洪举全国之力派重兵攻打南华,不知大人是否能守的住。”

  修提微一沉吟道:“虽然大梁至葵羽城,易守难攻。但如果北洪联合九个诸侯攻来,断然是守不住。陈兄弟为何如此询问?”

  “大人当然不希望南华的百姓再回归到奴隶的时代!”陈星云继续道:“我刚才所说只是最极端情况,但也是有可能发生。大人如果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就必须有强力的武力!而这本书就是最好的礼物。”

  这下大家都明白陈星云为何要说出这样的话,拐了几个弯,还是想劝修提收下。苏比和多奇达都有些感动,看得出来,这两个人都是真心实意。


  (https://www.motanwx.cc/mtk16349/9054121.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