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重生之草根皇帝 > 第三百七十四章 杀头买卖

第三百七十四章 杀头买卖


  霍山怒道:”可现在陛下却喜欢和他们结交,还鼓励他们上书答对政事,结果这帮儒生尽扯我们家的事。曾有人上书说大将军在时,主弱臣强,专制擅权,如今其子孙当权,兄弟更加骄横恣事,恐危及宗庙。还说什么现在天灾不断,都是因为这个缘故......”

  霍山的话惹来霍禹更加不满的情绪,他冷哼一声,眼中满是“桀骜不驯”的傲气。

  霍山又说:“我当时把这类的奏书全压了下来,可现在不行了,人人都学会了用密书揍事,我们根本没法预先看到里面的内容,陛下会派中书令直接将这些密封的奏书取走,朝政之事根本不用再通过尚书来决策,现在索性下诏书,直接取消了——总之一句话,陛下越来越不相信霍家了!”

  霍显虽然不懂政治谋略,但她心机重,心眼多,转而问道:“魏相总是说我们家不好,难道他就没犯过错吗?”

  霍山摇头,“魏相这人廉洁刚正,哪里有错可循?反倒是我们家兄弟、女婿、宾客众多,言行稍有不慎就会被抓住诸多把柄。”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一事,皱着眉头非常不满,“最可恨的是民间谣言四起,说什么许皇后是被霍氏下毒害死的,嘁,这怎么可能呢?”

  “咣啷!”霍显手中的耳杯失手掉在地上,酒水洒了一地,也溅了自己一身。她慌张地用手擦拭,可越擦越觉得水汽直往里钻,浸透了整件衣裳,背上寒意森森,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叔祖母?”连霍云都看出了霍显的神色不对,更何况其他人。

  霍山心中疑惑更盛,一想到某些事的可能性,他惊得只觉得全身的血液都要冻成冰了。

  最后就连霍禹也觉察出了异常,犹豫不定地喊了声:“母亲?”

  霍显愁眉苦脸地点了点头,“其实传言非虚......”

  众人大叫一声,霍山惊得离席跳了起来。霍禹将手中的耳杯往地上一摔,怒气冲冲地道:“这么大的事你岂能瞒着我们?”

  霍显支支吾吾地把当年阴谋毒杀许平君之事全盘托出,霍禹、霍山、霍云三人越听脸色越白。

  霍山呆道:“原来竟是这样......竟是这样......”面色蜡黄。连话也说不利索了,“难怪皇帝会看我们家这么不顺眼,难怪我们家的几位女婿会被贬斥放逐到外地,皇帝是有预谋的......这是早就有心置我们于死地啊!”

  霍云叫道:“这可怎么办?眼下这阵势,看得出来陛下要为许后报仇,算计着非要了我们全家性命不可,难道我们就这样‘束手待毙’不成?”

  众人将目光投向紧绷着脸的霍禹。霍禹直挺挺地站着,足足僵持了一刻时,他猛地坐了下来,用木勺在酒尊里舀酒,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倒去。

  霍禹心里面先想道的谋反,但他也知道谋反没有好下场。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丙吉的话,于是他赶紧跟霍显,原话转达了丙吉的意思。在这个决定全族命运的关头,霍显情商低下的弱点,在沉重的压力下,被无限制的放大,她完全错判了形势,跟霍禹他们说:“丙吉平素跟张安世、魏相等人走的很勤,所以他说的话,不能全信。反正也这样了,既然昏君把我们当仇人看,索性我们就反了吧!”

  老实说霍禹这群官二代治国无术、扰民有方,他们完全就是靠着,投胎成霍光的儿子和亲戚才有的今天,造反这么大的买卖,他们不是不敢,而是完全没有概念——如果真那么容易,霍光就干了,你早就是太子和王爷了。但凡是亲爹,就不会把杀头的买卖,留给自己儿子做去!

  要不有句话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呢。一个人要是没做亏心事,他就敢找外人出主意,就愿意去信任别人;要是做了,那么他看谁都是做贼的同行,很多时候就自掘坟墓了,这是心态问题,更是路线问题。

  霍家永远不会想到丙吉救了皇帝的命,他还是魏相的师傅,也是天下官员士子心目中的领袖之一,要是他拼了命保着谁,那肯定能换一条小命——就算跟当年的陛下一命换一命成不?

  刘病已的目的是为了当一个圣君,所以他不敢冒着背负“白眼狼”名声,得罪满朝文武与天下读书人的风险硬下杀手。当初霍光之所以托付丙吉,眼光的确够毒,可惜的是,霍光要是知道这话,估计要气得在棺材里打挺。

  霍禹、霍山这几个人,都是平常习惯“吃喝玩乐”的纨绔公子,面对如此复杂而又险恶的形势,根本没有一个正经主意,既然做母亲的这么说了,他们也就乖乖听命,于是霍家在造反这条不归路上彻底跑偏。

  …………………………………………

  刘病已在民间生活时,曾经被关过监狱。他深知人们议论法律,都认为冤屈太多而感到悲伤。

  原来孝武皇帝执政时,频繁征调民力,穷苦百姓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触犯法律,弄得民不聊生,烽烟四起。

  孝武皇帝在恼怒之下,命赵禹之类酷吏制定法令,定出有关“明知有人犯法而不举报”和“长官有罪,其僚属连坐”等惩罚条例。对犯有给人定罪过严或者栽赃陷害之罪的官吏,往往从宽处理;而对那些宽释犯人的官吏则加重惩处。

  这正是所谓的“上行下效”,很多奸猾的官吏玩弄法律,转相引用比照苛刻的判例,使刑法日益严密,律令更加繁苛,法律文件堆得满桌满屋,主管官员根本看不过来。因此各郡、国在引用法令时出现混乱,有的罪行相同而处罚各异,奸猾官吏借机进行交易,索取贿赂。想使罪犯活命,就附会能让他活命的法令;想致其于死地,就引用使其非死不可的条文。

  所以,他召集魏相前来议事,准备对司法进行一些改革。魏相听闻皇帝的意思后,不禁一笑,拿出一封竹简。

  刘病已一看,原来是廷尉史钜鹿人路温舒的上书(即《尚德缓刑疏》,这封上书挺有名的,后世被收录进古文观止。)


  (https://www.motanwx.cc/mtk131837/7399881.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